【资料图】
相信很多关注车市的朋友7月份都听过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德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大众汽车“割韭菜”。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7月份上汽大众官方宣布,将针对旗下的新能源车型ID.3推出限时优惠政策,至高优惠3.7万元。事实上,降价后的ID.3的确性价比很高,毕竟入门价格只有12.59万起。也正是因为这个超低的价格,才引发了德国网友的不满,要知道ID.3在德国本土的起售价就要4万欧元左右,四舍五入折合人民币大概32万元。
也就是说,德国人想买一台“本土品牌”生产的ID.3需要花费中国消费者三倍左右的价钱。这事儿换了谁,可能也都难以接受。但事实上,这件事也很容易想得通。为什么中国的ID.3价格可以做到这么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更加成熟。所以,在体系更完善的基础上,成本更可控。就比如特斯拉,旗下国产车型也同样是全球最低的售价。
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其实此次降价也充分体现了大众在国内势必要提升市场份额的决心和诚意。不过,俗话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这个道理,已经在很多车型身上应验了,比如上汽奥迪A7L、广汽本田型格、宝马i3等等。
而此次降价的ID.3,市场也同样没有辜负上汽大众的一片诚意。在官宣降价后,效果立竿见影的体现在了ID.3上个月的销量数据上。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ID.3销量高达7378辆。也许听起来不算很多,但你有所不知的是,比起6月的1819辆,这个数据提升了4倍不止。此次降价的效果如何,无需多言。
至少从目前来看,当ID.3把价格“打下去”后,换来的就是简单粗暴的销量提升。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ID.3本身产品力并不存在问题,只是此前的价格没有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此次降价,很有可能会成为ID.3持续向上走的开端,笔者认为8月份的ID.3终端销量表现很有可能会继续提升。
从行业角度来看,ID.3的此次降价,也无疑打乱了国内纯电汽车市场的市场格局,带来连锁反应也是必然的。就比如此前和ID.3价格有重叠的欧拉品牌,立刻就针对旗下好猫进行了2.2万元的跟降。随后,零跑也开启了对C11、C01部分车型的价格调整。一场小规模的“价格战”,就此打响。
时至今日,再去讨论“以价换量”的这种模式到底好不好,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各家车企而言,在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当下,生存压力在不断增加。稍有大意,或许就会在这条“赛道”上彻底掉队。因此,对于有些本就压力山大的品牌来说,即便是硬着头皮,也要先把车卖出去再说。否则,下一个被淘汰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