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 正文

2023年,京沪中产即将迎来返贫的命运拐点

2023-08-25 02:05:15资本信条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京沪楼市的认房不认贷之类的政策,已经说了有快一个月了,为什么迟迟出不来呢?

如果要明白他们政策很难出台的原因,就要明白其调控的底层逻辑。政策的迟迟不出,是因为还没有到出台政策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尽量保护中产不遭受返贫和收割的风险。

这个从何说起呢?我们展开来聊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债务驱动的楼市阴影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房地产拉动经济大盘。可房地产究竟是怎样拉动经济的?

当一个中产,首付150万,贷款350万,从开发商手中买下一套500万的房子时。开发商就拿到了这500万。

我们知道,每一份新增债务就是一次货币创造,一份新增债务对应着一份新增存款。相当于开发商拿走了创造的货币,而中产则增加了对应的债务。

开发商拿到这500万,其中100万支付给房屋建造的上下游供应商,给整个产业链上的人发工资,剩余400万作为土地出让金支付给操盘手。操盘手拿到这些钱去发展军工,补贴科技企业,补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而中产则需努力工作归还债务。

可以看到,所谓的房地产拉动经济大盘,就是以中产负债为代价,给整个链条上的所有人发工资。这些人拿到工资后,就能去消费去花钱甚至去投资,从而激活整个经济。

如果我们屏蔽掉货币,我们也可以认为通过土地的转移,操盘手获得了中产未来若干年的劳动,用这些劳动,支付了所有需补贴的行业。也就是让购房中产向其未来的劳动透支,来给当下的经济输血,支持当下的经济复苏。

又由于购房中产的贷款,产生了新增货币,而当很多中产都去贷款时,就会提升整个市场的货币总量M2,在M2提升之后,在货币流速不变的前提下,就会提升整个市场的工资水平。当所有人感受到了良好的工资上涨速度,就会在良好的工资上涨预期下更多的贷款买房,从而加速M2的提升,并再次提升大家的工资,于是整个市场形成正向反馈。。。

在这种正向反馈下,居民负债率节节攀升,工资节节攀升,房价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我们可以看到,居民杠杆率从1993年开始持续缓慢提升,从2009年4万亿开始加速上升。直到2020年停止增长(2020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涨工资变得困难了)

这种繁荣之下,我们称之为债务繁荣,因为其繁荣的底层逻辑,在于向未来的借债。

那么所有的贷款买房人,都是透支其未来的劳动来买房的吗?

当然不是!

因为一旦洞悉了这一底层逻辑,就会出现利用此逻辑的套利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炒房客。

二)炒房客的鬼牌

炒房客这个说法并不文雅,我们在后文,暂且用“套利者”来指代他们。

“套利者”是怎么赚钱的,如果你认为他们是通过房产的低买高卖来赚钱,那我只能说,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有着严重缺陷的。

低买高卖,是股市的操作手法,将其运用到楼市的套利者,注定只是一个初级套利者。

楼市套利者赚钱的核心逻辑,在于资产负债表扩张。房产上涨的确定性我们先按下不表,我们先看房产上涨过程中套利者的三层套利手法。

第一层套利,叫房产印钞机。

当套利者首付30万,买下100万的房子时,其负债率是70%。可当房价开始上涨时,套利者就会迅速失去他的杠杆。

当房价上涨到200万时,套利者可以借用经营贷将房产做增量抵押,将涨出的100万市值抵押出70万,来维持负债率。

只要维持负债率不变,房产市值每上涨100万,都会吐出70万的新增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产已经变成印钞机。

但这种财富扩张速度,只能说是线性扩张,不过是雕虫小技,所以我们也是看不上的。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层。

第二层套利,叫印钞机的裂变

当房产上涨到200万时,我们获得了70万的增量资金,如果我们把其中10万用于生活,剩下60万以70%负债率同样买入200万的房产,我们就获得了两台印钞机。

采用同样的手法,每当房价上涨一倍,我们的印钞机数量都可以翻一倍。在无需任何本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实现1变2,2变4,4变8。。。

也就是说,每套房的房价每上涨100万,不再是吐出70万的新增资金,而是70万再乘上印钞机的数量。而印钞机数量则以指数级的数量在增长。

也就是说,在第二层,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任何本金,仅仅只是依赖资产的自我造血,就可以实现指数级的增长。所以,第二层套利相对于第一层,将线性扩张变为了指数扩张。

但这依然还是不是极致,我们再来看极致的第三层。

第三层套利,将印钞机裂变速度拉高至负债率极限

印钞机的裂变速度极限,和负债率高度相关,其裂变速度上限的计算过程,较为繁琐,所以我不给数学证明过程,直接给结论。财富扩张速度的极限,是杠杆率倒数的平方。

也就是说,当房价每上涨1倍,当负债率为70%时,杠杆率就是30%,其倒数的平方也就是(10/3)的平方,扩张速度大致是11倍多。而当杠杆率为20%,其财富扩张极限就是25倍((1/20%)的平方)。

而第二层套利,在70%负债率之下的财富扩张速度,大约是3倍,30万首付买100万房子,当房价涨到200万。净资产从30涨到了130,也就是3倍多的涨幅。3倍多涨完之后,增量抵押并买入新房产,再恢复70%负债率,然后再迎来下一个3倍。

所以,第三层的11倍在第二层的3倍的基础上,又提高了3倍的速度。

当然,11倍只是上限,真实操作中,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比如利息,交易成本,以及特点入筹的时间点。使得真实的上限,其实是不到11倍的。

但第三层对于实操的指导意义在于我们知道了提升扩张速度的方向,那就是提升印钞机裂变的速度。

第三层套利的利润极限,就是房产投资的真正利润极限。

三层套利介绍到这里,但依然还是空中楼阁,因为我们还缺乏关键一环。那就是前文按下不表的部分,也就是房价上涨的确定性。

初级套利者,关注的是收益率,而只有资深套利者,才知道确定性才是投资的第一要义。

三)确定性的突变

房价上涨的确定性,只和两个要素有关,第一个是人口周期,第二个是货币贬值。人口周期是明牌,所以我们这里重点讨论的,是货币贬值的确定性。

货币贬值分为主动和被动,津巴布韦和俄罗斯属于主动,而我们则是被动。

一般来说,被动的货币贬值只和两个要素有关,一个是GDP的增速,决定了货币增长的下限。另一个是居民杠杆率,体现的是货币增长的货币乘数。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确认GDP的高速增长,货币(M2)的高速增长就拥有了确定性。如果再叠加居民杠杆率的提升,M2将有着更高的增速。

基于此确定性,房产投资人的三层套利,终于补上了关键的一环,也就是确定性。当房价每上涨1倍,70%负债率维持的前提下,套利者将获得最高11倍的利润极限。

套利者赚的是什么钱,其实不是房产升值的钱,而是债务贬值的钱。房产只是作为通胀的锚(更准确的说法其实是劳动价格的锚),成为了套利者获取债务的工具。

但介绍到此,我似乎看到天上的恶魔终于开始露出了他的笑容。

因为,我们开始逐渐观察到,这个确定性似乎已经开始突变。

居民杠杆率,已经有三年不增长了。而今年二季度的GDP,也创下了近30年来的最低值。

可是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长率不是有6.3%吗?为什么说是近30年的最低值?

这个就非常考验你认知数据的能力了。

去年二季度上海封城,属于突发状况,所以今年二季度增速要看两年复合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只有3.3%+

而2020第一,第二季度虽然也有封城,但从2021的第一,第二季度看两年复合增速,却分别有5.7%和5.5%(不看复合分别是18.3%和7.9%)。

而当GDP开始不断创出新低,货币增速就失去了它增长的确定性。

比如上周信贷,社融数据据说大幅低于预期,但我却认为这份数据相对于GDP低增速来说也并不差。GDP下来了,金融数据增速下来,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请注意,GDP高增一定代表M2高增,但GDP低增只是在通常情况下代表M2的低增,因为还有突发危机导致主动发债的可能(低于10%可能性)。所以GDP低增实际代表的是M2高增确定性的消失。

由于杠杆必须和确定性成对使用,而当敏锐的套利者发现了这一确定性的突变,那么也就意味着,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可能就要倒下了。

四)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当确定性开始动摇时,敏锐的房产投资人,就要开始去杠杆。

什么叫去杠杆?

其实就是债务转嫁!

因为套利者是没办法通过劳动去偿还天量债务的,所以只能通过卖资产的方式,将债务一并转嫁给买房的中产。

所以,每一个套利者的上岸,就意味着多个接盘中产的返贫。

但如果只是嗅觉敏锐的套利者去转嫁债务的话,我认为还是不足以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因为,大多数初级套利者和中产,其实是路径依赖的。短期的买盘依然存在。

他们坚信,目前的京沪楼市的颓势是限购限贷造成的,只要限制打开,楼市就能获得重生,却不知道,基本面可能已经改变。

那多米诺倒塌的关键因素在哪里呢?

强制卖出!

为什么会有强制卖出呢?楼市不振,不卖不就好了?

这个就涉及到,你不能用中产的思维,去评估套利者。

比如本月发生的中植系,坑的是富人,富人的钱从哪来?大多其实来自于债务套利。借出3%的经营贷,投了8%的中植系,以为可以赚5个点,结果本金没了。但爆雷后,连锁反应,就是部分富人要通过抛售房产,来转嫁债务和解决流动性。于是在中高端住宅市场形成抛压。

那对于不买信托,只投房产的套利者呢?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经营贷的期限一般只有3~5年,到期后要继续展期,展期时银行就要重新评估房产价值。一个1000万市值,并抵押了700万的房子,如果展期时房价降了200万,展期就只能获得560万(800*0.7)信贷。套利者必须自行补充140万现金,补不出来,就要强制拍卖房产。

这一点,细思极恐,在下跌市的强制卖出,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倒塌的连锁反应。

五)中产返贫的命运拐点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套利者的去杠杆上岸,就必然意味着充当其对手盘的京沪中产的命运返贫拐点。

所以,京沪真正出强力政策的时间点会在哪里呢?我认为会在房价下跌一段时间,并确保房产在后知后觉套利者手中实现软着陆之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路径依赖中产者的一种保护。

毕竟,一个认知程度不够高的套利者,却要学着去套利,那就只能委屈房子在他们手上实现软着陆了。

去北京的中介市场问问,就能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利用经营贷的初级套利者,在年初买入北京后就这样被套在了山岗上。

标签: